站內(nèi)搜索
|
濁凝土表面裂縫的原因
2011-09-27IP屬地 火星207
一、混凝土表面裂痕 導致混凝土收縮或膨脹的原因包括: 1、 含水量的變化 2、溫度 3、 載荷及支承條件引起的變形 4、接縫處理 所有這些原因主要源于混凝土內(nèi)部的位移;若不做處理,表面裂縫將會進一步增加。雖然這裂縫很少會影響到混凝土內(nèi)部的結構整體性,但它影響外觀,使水易于滲入。而且,可能還會導致其它問題和麻煩的發(fā)生(主要取決于裂縫的長短、寬窄、位移及變形)。 1、大多數(shù)裂縫的產(chǎn)生是由于設計或施工的不適當或不充分 2、 接縫未作處理或處理不當 3、 基礎的預處理不夠 4、拌和水過多 5、抹面工藝不當 6、養(yǎng)護不夠或不當 二、考慮因素 骨料級配的恰當與否,對于混凝土澆筑及抹面所需的用水量影響很大。骨料的級配應使混合料在不影響和易性時拌和水用量最少。同樣,粘土類材料易于干縮而導致干裂,過量的拌和水也會增加收縮及開裂。 三、常見裂縫類型 1.細裂縫(網(wǎng)狀、龜裂狀) 細裂縫發(fā)生在表面,呈規(guī)則或不規(guī)則的網(wǎng)絡狀。它是因混凝土(或其他水泥材料)面層的縮引起的。這種裂縫的深度一般不超過3mm,常見于硬結的,金屬鏝抹表面或潮濕的表面。典型的裂縫呈六邊型,對角線長40mm,通常在早期形成。 雖然細裂縫不影響混凝土的結構整體性,不影響其耐久性和耐磨性,但它十分顯眼,影響美觀。 造成網(wǎng)狀裂縫原因有: a) 養(yǎng)護方法不對或不夠; b) 在高溫或多風氣候下進行澆筑作業(yè)時,未使用緩蒸發(fā)劑(MASTER KURE 111CF),導致在塑性狀混凝土的表面“結殼”,最后產(chǎn)生龜裂; c) 過大的坍落度,過度的表面鏝抹,或過度壓迫(篾式夯壓器施工)都會使粗骨料下落,導致水泥漿和細骨料過度集中于表面。這種表面砂漿過富是產(chǎn)生龜裂的主要原因; d) 混凝土抹面時造成的表面滲水,過度鏝抹或過早鏝抹均會使水灰比增加,造成脆弱面層,使表面易于龜裂和起塵; e) 為使過濕表面干燥而加灑水泥灰也會產(chǎn)生龜裂; f) 在抹面時為了光整,對干撒表面另外加水,這也是產(chǎn)生龜裂的另一重要原因。 為了防止龜裂,必須做到: a) 嚴格按照基礎處理工藝施工; b) 在表面尚未受損時,盡快按養(yǎng)護程序進行養(yǎng)護。采用全面、適當?shù)酿B(yǎng)護工藝; c) 采用中等的坍落度; d) 不在表面噴灑水泥灰或水; e) 摸去多余的滲出水,不要迫使它返回混凝土內(nèi); f) 當滲出水還留在表面時,不要做且面磨光; 2.塑性收縮開裂 這類裂縫出現(xiàn)在對新澆筑的混凝土表面作抹面處理時,或抹面處理后不久。這種裂縫的間距一般大至1m,平行排列(或呈雞爪狀),深12mm,很少擴展至周邊。 與龜裂類似,塑性收縮裂紋很少會影響混凝土的強度,但影響美觀。 多數(shù)情況下,這種形式的開裂是由于表面水分的蒸發(fā)超過了表面水分的析出,當表面收縮時,內(nèi)部的混凝土體積仍保持不變。 影響的因素有: a) 相對溫度下降; b) 風速增加; c) 環(huán)境溫度增加,或相對濕度大幅下降; d) 混凝土溫度大大超過空氣溫度; 為盡可能減少塑性開裂,應: a) 對基礎和模殼進行濕潤以便降低它們的吸水,或者使用防潮層; b) 不在太陽下施工。在棚頂下工作,或給混凝土遮陽; c) 搭立臨時墻以減弱吹過混凝土的風速; d) 安排清晨或黃昏施工; e) 適當使用人力和設備對混凝土做快速抹面,磨光; f) 當施工延長時,用聚乙烯、濕麻袋或養(yǎng)護紙覆蓋混凝土; g) 在表面噴灑緩蒸發(fā)劑(MASTER KURE 111CF) 。形成單分子保護膜,以平衡混凝土的干化特性; h) 抹面結束立刻開始養(yǎng)護程序。 3.堿—骨料反應 水泥中的堿和一些含硅骨料之間的化學反應,有時會導致非正常膨脹,產(chǎn)生大量網(wǎng)狀裂紋。當使用活性骨料時,通過使用低堿水泥。就可以避免這種膨脹和開裂。 4.鋼筋生銹 鐵的氧化會產(chǎn)生高膨脹量,導致生銹的鋼筋上產(chǎn)生裂縫。這種狀況可通過優(yōu)質(zhì)、低水灰比的混凝土,鋼筋表面足夠的混凝土覆蓋,及使用BARRACRYL防碳化涂層將同樣有所幫助。 5.結構沉降裂紋 大多是由于樁柱不夠或粘土層上的基礅膨脹,或者是混凝土上的負載過大所致。結構沉降裂縫可通過適當?shù)牡鼗幚矸椒ㄒ约巴晟频脑O計來避免。 |